教学能力比赛实施报告常用的9个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型图
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职业院校践行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。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,教学实施报告如何系统设计课程思政体系图,日益成为参赛选手关注的重点和难点。
一、思政主线设计紧扣主题
思政主线设计要紧扣时代主题,彰显职教特色大赛方案指出,课程思政设计要“结合教学实际融入科学精神、工程思维、创新意识和数字素养,注重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、劳模精神培育”,这为思政主线设计指明了方向。
主线设计应把握“高站位、新思路、正导向”三个关键词:
其一,“高站位”,就是将课程思政主线设计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势、与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新需求紧密结合。以《智能制造概论》课程为例,我们将课程思政主线确定为“弘扬科技向善理念,锻造工匠精神品格,勇担智能制造时代使命”,契合智能制造跨界融合、提质增效的发展趋势,彰显职教特色。
其二,“新思路”,就是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,将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融入思政主线设计,激发思政育人内生动力。比如在阐述人工智能技术时,我们会引入算法偏见话题,引导学生反思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。
其三,“正导向”,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主线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比如我们会结合智能制造专业岗位要求,挖掘劳模精神、工匠精神、创新精神的思政元素,激励学生争做新时代的“大国工匠"。
二、思政元素挖掘精准到位
思政元素挖掘要精准到位,确保全面覆盖大赛方案提出,“思政元素挖掘要紧密结合参赛教学内容,覆盖每个教学模块,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。”对标这一要求,在思政元素挖掘上,我们主要采取“自上而下”“自下而上”两个路径:
“自上而下”,就是围绕课程目标,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。比如针对“掌握智能制造关键技术”的课程目标,我们融入科学家精神、工匠精神等思政内容;
“自下而上”,就是深入挖掘每个知识点的思政元素。如在讲解智能传感器时,我们会融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思政元素;在介绍虚拟仿真等新技术时,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政内容。
需要强调的是,思政元素挖掘要全面覆盖、不留死角,这就要求教师对标专业教学标准、岗位规范,综合考量知识、能力、素质目标,精准提炼思政素材,使之润物无声又入脑入心。
三、思政载体与时俱进
思政载体要与时俱进,方法灵活多样大赛对教学方法的考察颇为看重,评分表明确“数字技术与教学方式方法运用恰当,体现深度学习”。
在设计思政载体时,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,创新载体形式;在选择教学方法时,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,注重参与式、研讨式、启发式教学。比如,我们围绕智能制造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,开发了全新的思政微课、动漫,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;
针对智能制造专业的“智能+”课程体系,我们还与企业联合开发了VR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,将思政教育寓于专业技能训练之中。
教学方法上,案例教学、头脑风暴、小组研讨、角色扮演等也被广泛运用,在“做中学、学中思"中实现价值引领。
四、考核评价科学完善
考核评价要科学完善,反馈改进要常态化大赛方案强调,要将学生的价值认同、家国情怀纳入考核评价体系,引导学生将思政要求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对此,进一步完善了《智能制造概论》课程的“N+1”考核评价办法,即“N”代表期末理论考试、实训操作考核、小组项目考核等,而“1”则特指融入思政内容的学习感悟、成长日记等,引导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提升思想政治觉悟。
与此同时,我们通过学情跟踪、师生座谈、问卷调查等常态化诊改措施,及时发现和解决课程思政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,不断提升育人实效。
设计好教学实施报告课程思政体系图,关键要对标大赛要求,深入研究,精准设计,全面落实,这不仅是参赛的需要,更是适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。
本文来源:网络
本文所转载的文章、图片、信息等,其版权均归原机构或原作者所有,仅做分享交流;若涉及侵权,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,谢谢!
上一篇:无